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地质参考文献代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代
- 12/09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 12/07国家地理科学和国家地理有什么区别
- 10/267个中国地质遗产入选首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发
- 10/21河南省十大地质成就丨重磅!河南发现世界最大
世界首幅!中国科学家出品,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
从美国1969年开展的载人登月任务来看,目前载人登月工程的技术核心有三点,分别是绕月,着陆以及返航技术,在绕月技术上,中国通过几次探月工程已经完成了该技术的验证与实际运用,而在着陆以及返航技术上,在此前发射的嫦娥4号,嫦娥5号探测器上也同样得到验证,嫦娥4号成功在着陆难度更高的月球背面着陆,而嫦娥5号则成功携带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
在不久前,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地质图正式公布,该图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与演变信息,对于月球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该图还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航天科考任务提供基础,观察人士指出,这无疑是未来中国进行探月工程以及更为重要的载人登月工程的重要基础资料。
中国制作出世界首幅月球全地质图
载人登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目前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项工程技术难度非常高,但一旦完成,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登月的国家,其意义非同凡响,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载人登月技术的攻关,尽管官方目前没有公布载人登月工程的具体时间表,但根据诸多航天专家的说法,中国可能会在2025-2030年期间开展载人登月工程,相关的论证与准备工作也将于最近几年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航天领域的好消息可谓是一个接一个传来,在4月底,神舟13号飞船顺利返航,中国也在当时宣布了今年还将有6次发射任务的消息,而在不久前,神舟14号飞船也顺利发射升空,该飞船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进入了最后的建造阶段,但好消息还不止于此。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目前已具备开展载人登月任务的技术基础
而目前的关键是中国如何让自己的技术变得更加适合载人登月工程,嫦娥5号只是验证了探测器返回地球的技术,其返回地球所携带的重量也不过4磅,而要真正进行载人登月工程,就必须掌握携带100千克以上的重量返回地球的技术,同时中国还需要更大的运载火箭将这一重量的探测器发射升空,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技术基础,但要真正开展载人登月,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并升级现有技术。
文章来源:《世界地质》 网址: http://www.sjdzzz.cn/zonghexinwen/2022/061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