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地质参考文献代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代
- 12/09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 12/07国家地理科学和国家地理有什么区别
- 10/267个中国地质遗产入选首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发
- 10/21河南省十大地质成就丨重磅!河南发现世界最大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技术队长兼地质(2)
地质人不能走“捷径”
要不要继续?王杜江犹豫了一下。他知道,未知的前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于是便让队员们停止攀爬,只让距离最近的一名队员跟随自己继续前行。
王杜江2012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后,进入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铁路地质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许多高山,我们必须要爬,因为一些非常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必须要‘脚到'才能保证‘眼到'‘心到',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我们搞前期调查和地质工作的人到不了那个位置,那做出来的方案就不具有说服力。”王杜江说。
多年来,他曾接连担任包头环线、关中城际铁路、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延安至榆林高铁等多地区、多类型国家重点项目的地质专业负责人,出色完成了各项勘测、设计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勘测经验,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是名副其实的青年地质老兵。
此次参与的高原铁路世纪工程中段选线,沿线海拔最大高差达3000多米,是全线最具挑战的段落之一,王杜江深感责任之重。
铁路建设,地质先行。作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原重点铁路工程勘察设计二队技术队长兼地质组长,当时32岁的王杜江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青年突击队”踏上青藏高原,长期坚守在沿线驻地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艰苦、交通条件最差、地质问题最难的横断山脉怒江峡谷区,多次徒手攀登怒江崖壁、穿越伯舒拉岭冰雪无人区、夜宿拥巴飞来峰开展勘察设计,成功啃下了这条高原铁路勘测工作中最硬的一块“骨头”。
从盆地攀爬至“世界屋脊”,这条雪域高原铁路经过的地形高差达3000米以上,沿途跨越14条大江大河、21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途经横断山脉地震、断层破碎带,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
徒手攀登怒江崖壁
文章来源:《世界地质》 网址: http://www.sjdzzz.cn/zonghexinwen/2022/0617/925.html